长社城外,黄巾军与朝廷北军精锐的对峙已持续多日,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硝烟与血腥气息。

波才、赵弘、孙夏、龚都、刘辟、黄龙等各路黄巾军共计二十多万,密密麻麻地扎营于长社周边。

他们的营帐连绵不绝,旗帜在风中烈烈作响,仿佛一片黑色的海洋。

而对面,皇甫嵩、朱儁率领的朝廷北军精锐同样严阵以待,军容整齐,士气高昂。

清晨,第一缕阳光尚未完全驱散夜色的凉意,战场上便响起了激昂的战鼓声。

波才站在帅旗之下,望着对面的官军,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,大手一挥,下令出击。

顿时,黄巾军如潮水般涌向官军阵营,喊杀声震耳欲聋,“苍天已死,黄天当立”的口号声响彻天际。

龚都一马当先,手持长枪,率先冲入敌阵。

他左突右刺,如入无人之境,所到之处,官军纷纷倒地。

刘辟也不甘示弱,挥舞着大刀,与龚都相互配合,两人携手撕开了官军的第一道防线。

然而,官军毕竟训练有素,很快便组织起了反击。

一名官军将领骑着高头大马,手持长戟,直取龚都。

两人战在一起,刀光剑影闪烁,你来我往,互不相让。

与此同时,赵弘率领着一支精锐部队,试图从侧翼突破官军的防线。

他身先士卒,冲锋在前,手中的大刀舞得虎虎生风。

官军见状,急忙抽调兵力进行阻拦。

一时间,双方陷入了激烈的混战,士兵们的喊杀声、兵器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,让人胆战心惊。

战场上,尸体堆积如山,鲜血染红了大地,泥土与血水混合在一起,形成了一片泥泞的沼泽。

在这场混战中,双方你来我往,互有胜负。

黄巾军凭借着人多势众,多次对官军发起猛烈的冲击,但官军依靠着精良的装备和严格的战术配合,一次次成功抵御了黄巾军的进攻。

一天的战斗结束后,双方各自收兵回营,战场上留下了无数的尸体和伤员,残阳如血,洒在这片残酷的战场上,显得格外凄凉。

夜晚,官军营帐内,气氛凝重。

皇甫嵩和朱儁坐在帅案前,眉头紧锁。

皇帝刘宏和大将军何进不断催促他们早日决战,可面对实力不弱的黄巾军,他们一时也没有良策。

“这黄巾军人数众多,且作战勇猛,若正面强攻,我军恐怕会损失惨重。”朱儁忧心忡忡地说道。

皇甫嵩微微点头,目光凝视着烛火,陷入了沉思。

突然,他站起身来,快步走到营帐外,抬头观察着黄巾军的营地。

只见黄巾军的营帐依草而建,密密麻麻地分布在一片开阔的草地上。

他心中一动,灵光一闪,一个大胆的计谋涌上心头。

他立刻回到营帐,派人将曹操召来。

曹操匆匆赶来,进入营帐后,拱手行礼:“不知皇甫将军深夜召我,所为何事?”

皇甫嵩看着曹操,神色严肃地说道:“孟德,如今皇上和大将军催得紧,我们必须尽快想出破敌之策。我观黄巾军依草结营,若用火攻,必能大破敌军。”

曹操听后,眼中闪过一丝兴奋。

他也是个足智多谋之人,立刻明白了皇甫嵩的意图,拍手称快:“此计大妙!将军,我愿带领一支精锐部队,夜里绕路到波才大军后方放火,定让这黄巾军葬身火海。”

皇甫嵩点头同意:“好,孟德,此事就交给你了。务必小心行事,不可有丝毫差错。”

曹操领命而去,迅速挑选了一支五百人的精锐部队。

这些士兵个个身手矫健,装备精良。

他们趁着夜色的掩护,悄悄地绕开了黄巾军的巡逻部队,朝着黄巾军营地的后方潜行而去。

月光如水,洒在大地上,为曹操的部队提供了微弱的照明。

他们小心翼翼地前行,脚步声轻得几乎听不见。

一路上,他们遇到了几处黄巾军的暗哨,但都被曹操的士兵们悄无声息地解决掉了。



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