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虽然是落第六次的童生,但野心似乎不小啊。”
韩佩带着一丝似笑非笑之色,但任谁也听的出,这话语里带着一丝讥诮和揶揄之色。
杨奉先回忆了一下,以自己的身份说这个话,确实有些太过狂妄,大儒文宗,无不是古之耀眼一时的文曲星,而自己,不过还是在一个秀才家看书的落第童生而已。
杨奉先没有回,而是翻开了这书。
韩佩也没有继续说下去,只是深深看了杨奉先一眼,她虽然是个女子,不能科考,但并不代表不通事理,不明经义,相反,她才是真正一七窍玲珑心。
杨奉先刚才说这话时,神情肃穆,不像是在开玩笑。
她知趣没有深究。
“李藩国乃前朝大儒元老,官拜宰相,太子太保,位极人臣,九锡加身!读书之气,已经达到了大儒巅峰,距离文宗也只剩下一步之遥了,桃李满天下,前朝上下九成的翰林出自他一人门下。”
“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,李藩国也做到了其二,真正有古之大臣的风范。”
李藩国被誉为大魏三百年来,最接近文宗的人!
即便他一度权倾朝野,但是当时的陛下还是无比的信任李藩国,不竭余力的支持他,一度掀起了李氏变法,李藩国一度为天下读书人真正的偶像。
到李藩国去世,天下读书人无不痛哭,以为朝廷折其泰山北斗。
李藩国出殡那天,京都百万读书人自发的护棺而行,无声而默默垂泪,太子扶灵柩,陛下在后殿七度哭到晕厥,李藩国死后,被钦定为陪葬皇陵,为大魏三百年来唯一一人,百万读书人涌入皇陵,在皇陵之前齐齐盘膝而坐,大声诵读“正气经”
……
回忆起从一则野史上看到的内容,杨奉先眼神不禁一阵飘忽,思绪飞到了很远,而当朝虽有大儒,却没有一个人能达到李藩国的高度。
而当朝文渊阁学士李道光就是李藩国的学生,李氏门徒之体。
至今,李氏门徒依旧遍布天下,和黄庭门徒分庭抗礼,一分为二,可以说,这是一旦进入进士行列,必须要面对的朝野大格局。
而童秀才要自己练的,就是这“李氏柳骨”
因为下一任主考官,不出意外就是这李道光!
若是能和李道光一拍即合,那高中就完全不是问题了。
“世事洞明皆学问,人情练达即文章。”杨奉先喃喃,咀嚼了一遍这个话,很难想象这是由童秀才这么古板的人口中说出的。
“我太轻易的,武断的去认为童先生的为人,这是我之过。”杨奉先颇为惭愧,当下翻开了一篇“李氏柳骨体”
这是当朝翰林李道光亲笔书写的。
本章已完 m.3qdu.com